2022-03-29

恐慌症


「恐慌症」是焦慮症的一種,很多人都稱它是現代的文明病。因為症狀常伴隨著胸悶、心悸,許多人不知道,以為是心臟出了問題。或是很多時候醫師會以「精神官能症」、「自律神經失調」來告訴患者,很多患者不曉得這疾病是屬於精神科的範圍。

焦慮是一種生理、行為及心理的緊張反應。在生理上:心跳加速、呼吸淺快、肌肉緊繃、胸悶、口乾、冒汗、恐慌、腹瀉、失眠…。在情緒上:焦慮、煩躁、不安…..。在認知上:不知怕什麼?會不會又怎麼樣?我快要死了?完蛋了?...。

在行為上:準備逃避或戰鬥、坐立不安、警覺反應...。正常的焦慮,過了緊張的情境,如上台、考試、坐飛機就減緩了。但「恐慌症」的表現,則是一種不定時陣發性的極度焦慮。因為無法控制、不定的發作,讓人更加不安。

 

 

恐慌症不會死,卻會讓你覺得像快死掉了!下面的13點症狀你上榜幾項?

通過以下13點症狀進行恐慌症自我檢測,如果突然發生4點或是4點以上的情況,而且快速在10分鐘內達到症狀最高峰,會感到強烈的害怕以及不適,這就是恐慌發作,如果會持續擔心下一次的發作。這些發作導致生活行為因而改變,與身體或藥物因素直接致因無關,則稱之為「恐慌症」。

 

  • 心悸、心怦怦跳、或心跳加快
  • 出汗
  • 發抖或顫慄
  • 感覺呼吸困難或窒息感
  • 哽塞感
  • 胸痛或不適
  • 噁心或腹部不適
  • 頭暈、不穩感覺、頭昏沉、或暈厥
  • 失去現實感(覺得事物不真實)或失去自我感(感覺與自己疏離)
  • 和怕失去控制或即將發狂
  • 害怕即將死去
  • 感覺異常(麻木或刺痛感覺)

 

突然發生其中 4項或4項以上的症狀,並在10分鐘內達到最嚴重程度,感覺強烈的害怕或不適,就是空慌症發作。

 

「恐慌症」若未得到很好的治療,患者易合併「懼曠症」(害怕人多、或密閉的空間)、「慮病症」(過度擔心自己身體有病)、「憂鬱症」(覺得活的很痛苦),甚至酒精依賴或自殺。「恐慌症」若經過藥物的治療,多數效果非常不錯。

治療的第一目標是降低症狀的嚴重性與頻率,這個時候藥物治療是必須的選擇。適當的藥物治療可以減少發作次數與嚴重性,如此信心才能恢復。其次,在認知與行為上,對疾病與藥物建立正確的認識。目前在許多醫院都有恐慌症的團體治療,可以更認識疾病,並由其他病友的經驗中得到學習、恢復信心。最後在穩定下與醫師的合作與討論,逐漸停藥避免復發。

 

要應付恐慌症,除了藥物以外,自己的自我暗示(自我對話)也是很重要,下列是一般推薦的基本原則:

  1. 告訴自己,這感覺只是正常的生理反應
  2. 它們雖然不舒服,但卻是無害的
  3. 不要增加負向的想法,自己嚇自己
  4. 描述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,實際你可能怕的是什麼?事實上什麼並沒有發生?
  5. 等它過去,不用對抗或逃避,接受它
  6. 注意當你停止災難想法,它自己漸漸消失
  7. 當它是改變的機會,學會應付,學會成長
  8. 想像克服成功時的感覺,自我激勵
  9. 當你有進步時,思考下一個計畫
  10. 以一個放鬆輕易的態度方法開始,不要急

 

您擔心您自己或家人有恐慌發作的狀況嗎?

歡迎來電詢問 08-7660058

地址:屏東市中正路153-3號2樓